learning skills by a MIT student
关于MIT Scott Young学习方法的总结
前言
作者是在12个月内完成33门MIT课程的学生撰写的心得,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,这可不仅仅要加速记忆的,还必须得做到加速理解, 这是因为MIT课程很难,用快速记忆法强记的知识没有理解也没有用。 所以这篇博文对我而言,很重要!。是值得研究的学习方法, 好了不废话,正文。
(不过话说回来,我常常考前两天内看书再考试,好像学习能力也不错啊,哈哈)
中译文链接:http://select.yeeyan.org/view/94114/329073
引言
首先有研究表明,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,学习将停滞。
加速理解
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,无论考试还是应用,关键还是理解, 所以重点是如何加速理解
多数人没有系统的方法,大多听讲座、读书、题海或重看笔记。
理解本身就像洋葱而不是开关,所以是一个逐层认知的过程。
根据对于理解本身特性的认识,加速理解就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:
- 建立知识联系
- 自我调适排错
BTW Sen的学习技巧
我曾经也总结过如果提高学习能力,系统性地做了一个从知识输入到输出的框架体系。
(TODO:这里用Graphviz补充我的学习框架图)
其中建立知识联系就是我的学习体系其中的建立知识框架步骤 自我调适排错就是其中验证知识有效性,重构知识的过程。 事实上我的框架更广。 但作者的优势是更加集中,集中在知识吸收与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核心阶段。 而我却忽略了这些,还是习惯性地,很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学。
复盘
我的风格是笔记写的很详细,希望能把逻辑链写明白, 这个应该来说是对的。只是事无巨细的写好像很话时间啊, 比如前几天的C++ Exception章节,我就花了好几天。 我得加速理解知识+笔记记录的过程。
另一个方面是也尝试了不做笔记只快速刷书,比如厕所读物《Effective C++》 或者浑沦吞枣地记笔记,比如之前关于html+css+JavaScript的笔记。 但总体而言效果不好。
再从笔记内容的角度,比如之前写的关于《Effective C++》的用const代替宏的章节笔记 其实我思考地很详细了,也很花时间记笔记,但回头发现还是记漏了知识点, 就是关于为什么有时候enum代替宏的意义。
当然,当我再次回顾这一章节时,就把这个知识点完全记住了,也许是这种记漏了的羞耻感的刺激下吧。。。
记笔记方法改进
思考:我的方式是学了一点记一点,也就是太细化了,反而容易看不到全貌(也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) 所以我需要一个整理回顾的过程。 补充说明:记笔记就是一个整理思路过程,这个很有用,而且我也做到一些,但我还需要再强化效果。
idea: 我尝试的方法是 对博客内容作结构优化
思考2: 以后内容前加一些引子来强化逻辑链,比如用 头脑风暴、整理总结、BTW等明确的词汇说明本段内容 的地位是什么,与前后文的逻辑关联是什么。就像这个引子“思考2”一样 思考3:包括整个笔记风格也可以按照逻辑链改进 笔记我觉得之前的FAQ很好,通过一个个例子,盲人摸象一样摸得越多越了解全貌。这种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。 然后再是总结,按照知识节点分章节内容。
总结:用引子标识强化思路逻辑、要有FAQ等碎片化知识,也要有abstraction或者总结句贯通思路来进行结构优化。
关于知识联系与调试排错
原文提要: 知识联系是了解一个想法的接入点。由已知联系未知。 调试排错归根结底是知识残缺、遗漏或者理解错误。 如能高效排错必将大大提速学习进程,因为对问题形成了深刻见解,而非机械化记忆。
加速理解的技巧
原文提要:如何加速剥洋葱一样理解知识这个过程,作者给出技巧: 知识面覆盖、练习、自省。
第一阶段:知识面覆盖
知识面覆盖是大量接受同类知识点,可能需要多本书相互映照。
原文观点: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这个阶段最重要,其实这个阶段效率最低。 所以我常常加速完成这一阶段,这样就有更多时间投入理解阶段。
原文例子:例如在教学视频加速、不要花太多时间高亮文本,这样知识还停留在低层次。 长远看效率低。更好的方法是阅读偶尔笔记。在读过每个章节后写一段落总结。
原文链接:作者也给出了他做笔记的例子,链接参见: machine-vision-notes.pdf
作者笔记风格分析:作者笔记风格略简单,一个章节一页纸左右。跟我做线性代数的笔记一样, 但是这样回顾起来不是很容易忘么?这或许是因为这只是第一阶段,后面会细化吧。 此外,一章节一总结以避免后续章节看不懂,挺好!
分析总结:这个观点很有价值。确实我之前在细节知识上投入太多时间,收效甚微。 而且我把知识面覆盖和总结提炼阶段混在一起了,也就是边看边笔记。 其实应该随机应变,有些材料应该用先快速覆盖法。例如APUE,我觉得。
第二阶段:练习
原文观点: 练习题能极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,但有两个效率陷阱: 1.没有获得及时反馈, 2.题海战术
原文思路:练习题应该能突显你需要建立更好直觉的知识领域, 一些技巧比如接下来的费曼技巧对此相当有效。 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技术类学科需要掌握更多概念而非解决问题,练习可以少点, 着重在第三阶段、以形成学科洞察力。
第三阶段:自省
原文概要:知识面覆盖于练习为了让你知道你还有什么不懂, 但难就难在你也不容易知道自己什么不懂,以为自己懂了结果犯错。 解决之道是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作用:帮助填补知识缺口,关联更多想法。
小结
知识关联:第二阶段练习与第三阶段自省都强调了费曼技巧的作用。
费曼技巧
原文引言:此技巧来自其自传 他解释了他学习艰涩的论文的方法:仔细学习论文的背景辅助材料,直到掌握相关基础足以理解其中艰深的思路。
分析: 强调背景知识的重要性,这是当然,这么看来关键是如何寻路,找出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。
原文-费曼技巧:跟费曼自传中所述技术同理,这里有一个简短的视频教程 原文-费曼技巧步骤:
- 拿张白纸
- 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过程(提出问题)
- 用你的话解释它,就像你教给别人这个想法(回答问题过程中发现不足or整理思路)
分析:这就跟输出式学习方法原理类似,比如博客或者论文。不过费曼技巧首先是提出问题。
原文-费曼技巧核心:以上说的是招式,而此处是内功心法: 步骤1. 最要紧的是对想法分而划之。虽然会重复已经弄懂的知识点。但总会发现知识缺口。 步骤2. 查找该知识点的答案,一旦精确定义了你的不解或误解,通常很快能找到确切答案。 还有就是灵活变通,不同情况可能处理方式不一样。
原文-列举几个不同领域的费曼技巧的例子:
对付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概念
原文对策: 坚持用费曼技巧,先找到解释这个概念的章节,浏览一遍,然后试用自己的思路模仿解释。 如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时,用“引导式”费曼技巧很有用,这里有作者理解摄像测绘学的例子 链接失效
对付各种过程-例如数学证明、化学方程式等
原文对策:用费曼技巧审视所有的步骤,不管解释每一步作用,还要清楚原理, 这里有作者怎样实现网络加速的例子 链接失效
对付各种公式
原文对策:公式应该被理解,而不是死记硬背。 当无法理解其运作机制时,用费曼技巧分而划之。 作者给出理解傅里叶分析方程的例子 链接失效
对付需要记忆的内容
即如何对付知识概念众多的非技术类学科?
原文对策:对于某个主题,如果用费曼技巧顺利解释而无需参考原始资料就证明已掌握了它。 作者给出回忆起经济学中掠夺性定价的例子 链接失效
小结
如上部分应该是作者对于练习这一过程如何应用费曼技巧的综述。 而下一部分,形成更深的直觉则是自省过程如何应用费曼技巧。
形成更深刻的直觉
标题分析:这应该是作者对于知识学习目标的认识,即学习目标是对该知识形成深刻的直觉 (在我的框架里是输入的过程,已良好的知识库为基础)
概要分析:作者有对学习过程从不同侧面分析, 包括直觉(知识库)的类型、温故知新学得快、
原文引言:费曼技巧不仅能帮你快速吸收知识,拨开洋葱的表皮, 而且还能进一步帮助你深入挖掘,形成深刻直觉
原文-直觉归类:一个想法的多数直觉可归为如下几类(类比、可视化、简化):
类比、可视化、简化
原文-及我的解释:
- 类比:你理解一个想法是确认它与你已知想法之间的重要相似点。
- 可视化:在脑海中构造画面,哪怕不完美,不完整、不完善。
- 简化:所谓大道至简
学得更快的策略
原文:作者描述了学习三阶段:知识面、练习、自省。 但不要误以为是不同时期各自执行 (我一开始就理解错了) 可能会周而复始经理这些阶段,毕竟洋葱还是很难拨的。 但做过练习和建立直觉后,重新阅读理解更深刻 即温故而知新。
小结:原来学得更快就是要温故知新。
感想:我就是有些懒得回头看,当然主要原因是要学的东西还很多,先铺开。 实际上,我在学习C++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周而复始的过程, 比如现在理解的Exception跟之前以为已经深刻理解的Exception就不一样。
专研吧,即便你不是学生
略
感言-学习的心态
今天有感而发,学习本就是件困难的事情,所以虽然我看上去学得慢, 不像以前那样两天看完一本书考试,觉得自己吊吊的, 但是现在的知识结构深入了非常多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 不要因学得慢就灰心,这是常态,况且我还不算慢。 当然也要讲究技巧提高效率,例如本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