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学习 第4章 对象与类
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
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到底有何不同呢? Pascal语言设计者Niklaus Wirth曾在1975年将其著作名为《Algorithms + Data Structures = Programs》。即程序有两个重要部分,算法 + 数据结构。
面向过程把算法放在第一位,数据放在第二位。
而面向对象是把数据放在第一位,其次是算法。
我个人认为,其实翻译成汇编本质也是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算法。但是面向对象的思想,构架却和面向过程不一样。
面向对象将算法与数据合理的划分在一起,这样整个构架分得很清晰,便于查错与扩展。 所以面向过程因为简单直观适用于小型程序;而面向对象则合理规划数据与算法,适用于大型程序。 例如以下场合: 如果用面向过程处理大型程序,面对大量全局变量,很容易出错,也不知道哪个算法处理哪类数据。 此外,对于多人合作的程序,面向对象的价值也体现着各自独立,只需要规划好类之间的相应接口就是数据安全的。
所以我认为面向对象应该理解一种软件构架设计风格。
类
是构造对象的模板。Java所有代码都位于某个类中。
对象
注意对象的行为(成员方法)、状态(数据成员)与标识(ID)
如何设计类
传统面向过程设计先从main()开始,而面向对象设计则无所谓。 首先从设计类开始,然后往类中添加方法。
类设计的一个简单思路是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名词(属性)和动词(方法)。 当然,还有其他思路有待学习。
类之间的关系
类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:
* 依赖(”uses-a”) * 聚合(”has-a”) * 继承(”is-a”)
应该尽可能地将相互依赖的类减少,即让类之间耦合度最小。 这是因为如果A依赖于B,B的变动将牵扯到A。
使用预定义类
Java中,并不是所有类都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,例如Math类,但不能没有类。 我个人猜测像math类更像C++中的namespace
对象与对象变量
首先是构造器,即C++中的构造函数。
有些对象只需要用一次,例如取时间new Date()
,获得即时时间就可以扔了。
但通常情况下,对象是应用多次的,这时用变量名引用对象。
个人认为Java中的对象变量与C++中的对象指针变量更像。
既然本质是对象指针,可以只声明不赋值,但更好的方式是显式地将对象变量设置为null
Date deadline;
deadline = null;
if( deadline != null ) //这样就避免了因对象变量未引用就使用造成的运行错误
//do something
C++注释-Java与C++的不同点
很多人都会错误认为Java对象变量就是C++的引用,但C++没有空引用,且引用不能被赋值。
可将Java对象变量看出C++的对象指针(看来我理解对了)。
Java对象都是存储在堆中,这点似乎与C++不一样。当一个对象包含另一个对象时,实际上是包含对象的指针,指向另一个堆中的对象。
C++中,由于指针的随意性,常常容易导致错误。而Java则限定了对象变量,如果没指向一个真正的对象就使用它则会产生一个运行时错误,这总比产生一个随机结果要好。同时Java也不必担心内存管理问题。
C++中的拷贝很简单,如果Java需要一个对象的完整拷贝,则需要用clone方法。
以GregorianCalendar类说明面向对象的设计
对于时间,有很多种表示,例如阳历,阴历,甚至火星历。所以把“时间”与“时间的表示”分开是一个比较好的类设计。
更改器方法与访问器方法
更改器方法就比如set函数,改变对象状态; 访问器方法就比如get函数,仅访问,不改变对象状态,
在C++中访问器就是const对象函数。但在Java中,并没有区分更改器与访问器的语法区别。
用户自定义类
Java通常习惯上按照如下的风格设计类:
class ClassName {
field1;
field2;
...
constructor1;
constructor2;
...
method1;
method2;
}
例如:
class Myclass {
private String name;
public Myclass(String n) {
name = n; //or this.name = n
}
public String getName() {
return name;
}
}
注意一个源文件中只能有一个public类,且该类与源文件文件名相匹配。
当然,一个源文件中可以有任意多个非公有类。
注意Java中的构造器与C++中的构造函数略有区别,
不同点在于Java的对象都是在堆中构造的,
因此,必须使用new
操作符,而C++还可以在栈中构造,不一定用new
,所以:
Myclass myclass("para1", "para2", "para3");
// C++, not Java
// Java is like this:
// Myclass myclass = new Myclass("para1", "para2", "para3");
多个源文件的使用
只需要直接用javac ClassIncludeMain.java
命令行编译,对于该文件用到的类,Java编译器会根据类名自动查找并编译之,这也就是为什么Java要求源文件必须只有一个public类,且与文件名同名。
如果用IDE,甚至不需要查看哪个类含有main,IDE会自动查找到。
而且,如果某个源文件更新过后,Java编译器会自动重新编译之,相当于内置了make的功能。
隐式参数与显式参数
隐式参数就是this
,可以省略,也可以写上。
显示参数就是方法的括号中设置的参数。
C++注释-Java与C++的不同
如果是C++的编程风格,通常有如下场景:
在myclass.h
中声明类,并在myclass.cpp
中定义类:
#include"myclass.h"
String Myclass::getName() {
return name;
}
C++中如果在头文件中定义类,则视为inline函数,每个编译文件都拥有一个副本,因此执行文件也会变大,但是从汇编的角度应该减少了跳转过程,理论上效率会有提升
头文件与cpp文件分开真的是一个繁琐的事情。 Java干脆来个简单的,不用头问题,直接定义,是否内联是Java虚拟机自动完成的任务。即时编译器会监视调用那些经常被调用的、简洁的、没有被重载的以及可优化的方法。
类的封装
封装的有点不用说,通常数据私有化,用public方法来访问和更改数据。
封装要保证一个对象的数据只能用它所设定的public方法改变,不能被任何其他方式改变。
但是有一个很特别的不易发现的破坏封装性的地方需要注意,就是get引用()
时:
class MyDate {
private Date date;
public Date getDate() {
return date;
}
}
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可以绕过setDate()
改变其值,比如:
//Core Java P113
MyDate haha = New MyDate();
Date d = haha.getDate(); // 这样d和haha.date都指向了同一个Date对象
dooble tenYearsInMilliSeconds = 10 * 365.25 * 24 * 60 * 60 * 1000;
d.setTime(d.getTime() - (long) tenYearsInMilliSeconds) //减10年
//这样不通过haha也可以改变haha.date的值了,封装性被破坏
date也是可变的,所以不能用final
。
对于这样的可变引用数据,解决的办法是clone()
:
class MyDate {
private Date date;
public Date getDate() {
return date.clone(); //这样对象内的私有Date对象就不会被引用
}
}
私有方法
私有方法的用途主要是配合公有方法,比如作为一个中间步骤,又或者这些私有方法的调用顺序有严格要求,如果public了,其他人可以调用的话,用错了顺序可能乱套了。
final实例域
例如雇员的名字,每个雇员对象在初始化时是肯定有的,且设置后不能改变,因此加上final
修饰符。类似的比如ID也应该是final的,但是ID更严格,因为不能有重复的。
class Employee {
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;
}
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:final修饰name,那么name不可变,但并不意味着name引用的对象也不可变(当然String本身是不可变的,这里例子不恰当),用C++的说法,就是是一个Type * const variable
而不是const Type * const variable
或者const Type *variable
比如:
class MyDate {
private final Date mydate;
}
并不意味着mydate引用的Date对象不能变,而是指mydate只能指向那一个Date对象,不能改指向其他Date对象。
静态域与静态常量
跟C++一样都是指的类中共享的一个数据,这个数据无论多少个对象,都只有一份且被共享,也称为类域,用static
修饰。
例如设置ID用的nextID就适合用静态域表示,因为要确保每个ID不一样,所以可以在每构建一个对象时,用:
void setId() {
id = nextId;//nextId适合用static修饰
nextId++;
}
还有些常用的常量作为静态常量,例如Math.PI
就是这样
public double final static PI = 3.1415926...
,
System.out
也是静态常量。
这样的常量常作为public常量,供其它地方使用。
静态方法
可以将静态方法理解为没有this参数的方法,即不对对象实施任何操作。
应用场景比如:
如果要访问上面提到的NextId,由于是静态变量,因此其不属于任何一个对象, 只属于Employee.NextId,通常访问它用静态方法:
public static int getNextId() {
return nextId; // 等同于 Employee.nextId 而不是this.nextId
}
其实上述也可以不用静态方法,但较麻烦。
又比如Math中的函数,例如Math.pow(x, a)
首先,并不需要Math newsample = new Math()
这样的方式构建对象,所以pow
应该作为静态方法。其次可以看到,参数x和a都不是Math中的域,所以可以肯定其为静态方法。
总结而言,以下两种情况用静态方法:
- 该方法不需要访问对象状态,不需要this(例如上述pow(x, a))
- 该方法需要访问类的静态域(例如上述getNextId())
静态方法的调用形式与非静态有区别
例如,如果MyClass里有静态方法static int func(MyClass a, MyClass.b)
调用格式是MyClass.func(a, b);
而如果是非静态方法,调用格式是:
a.func(b)
C++注释-Java与C++的区别
对于静态域和静态方法,Java的意义与C++相同。只是格式上不同,例如Java的Math.PI
在C++中是Math::PI
。
static的历史: 起初C用static指代退出了一个块语句后依然存在的局部变量。 而来C又赋予第二个意义,表示不能被其他文件访问的全集变量和函数,即强调私有特性 后来C++赋予的第三个意义又不一样,指那些属于类但不属于该类对象的变量和函数,Java也是这样的意义。
工厂方法
略
main方法
如上所述,静态方法不需要一个对象实例就可以调用。
main是静态方法,main方法不对任何对象进行操作。 更深入地说,在启动程序时,还没有任何对象。
每一个类都可以有一个main方法,这是常用的对类进行单元测试的技巧。
例如,假设一个Employee.java文件,需要对里面的Employee类进行测试,
可以直接在其中创建一个main方法。然后java Employee
即可,
毕竟Java主要看用到什么类再链接编译相应的类文件,所以多个main没问题。
IDE也可以自动检测那些类中含有main方法,让你主函数文件编译入口。
如上所述每个类文件都只能有一个同名的public类。
方法参数
通常关于参数调用主要有值传递call by value和引用传递call by reference。(C++还有call by pointer,但此处不展开,更多内容参见引用与指针的区别)
与C++不同的地方时,Java不像C++那样由程序员决定采用按何种方式传参。
Java默认的传递方式为:
- 基本数据类型(数字,布尔)按值传递
- 对象,按引用传递(误(实际是值传递,传地址)
但是,实际上,一定要理解对象参数也是值传递的,传递的是地址的值,而且要理解的是,每次函数调用,都是copy值
例如:
void swap(MyObject x, MyObject y) {
// ...
}
swap( InstanceX, InstanceY ); // 并不会交换两对象
以上swap是无效的,这是因为函数传递进实参后,是copy 给 x 以及 copy给 y。 copy的是地址值,也就是说x指向InstanceX对象,y指向InstanceY 对象。 这时swap只是交换了x和y,将y指向InstanceX对象,x指向InstanceY 对象。
所以,Java中所谓对象引用进行的是值传递。
总结如下:
- 一个方法不能修改基本数据类型
- 一个方法可以修改对象的状态
- 一个方法不能让对象参数引用到另一个参数
对象构造
重载
跟C++一样,略
默认域初始化
也就是说没有给定对象的域的情况下,域将取默认值,数值型取0,boolean取false,对象引用取null。
然而,一定要初始化对象的域,为了可读性。
域/局部变量的区别: 域在类中,有默认初始化值 局部变量在方法中,必须初始化
默认构造器
同C++
如果没有为类添加构造器,则系统自动添加默认构造器,规则是将域将取默认值, 即 数值型取0,boolean取false,对象引用取null。
如果为类添加了哪怕一个构造器,则系统将不会自动添加默认构造器。
显式域初始化
就是类似C++中的初始化列表功能,提供在构造函数前初始化数据。 但是语法形式却不同,Java的初始化语法形式是:
class Mycalss {
// ...
private String name = ""; // initialization in Java
// C++ 则是用初始化列表
}
可以看出C++将初始化列表语法放在构造函数里,即便初始化列表发生在构造函数前。 这样处理的一个理由是,C++的Object内可以有Object(subobject), 而Java中Object内没有Object(subobject),而是Object的指针。 所以不需要初始化列表的语法。 (我个人认为都一样啊?只是C++中对象构造还要调用subobject的构造函数,Java中貌似不是)
利用this关键字,在构建器中调用另一个构建器
Java的这一特性很有意思,可以利用this关键字,在构建器中调用另一个构建器,例如:
// 某个构建器
public Employee(double s) {
// calls Employee(String, double)
this("Employee #" + nextId, s);
nextId++;
}
这样的话,就可以设计一个通用的构建器(例如上例中的Employee(String, double)),其他的构建器形式做成适配接口。
C++没有这样的特性,不能在构建函数中调用另一个构建函数。
initialization blocks
如上所述,Java可以通过在构建器内初始化,也也可以通过直接声明时初始化(显式域初始化)。 Java还有第三种初始化方法,通过initialization blocks实现。格式如下:
clss Employee {
//方法1 构建器内初始化
public Employee(String name, double salary) {
this.name = name;
this.salary = salary;
}
public Employee() {
this("", 0); //name = ""; salary = 0;
}
// ...
// 方法2 声明时显式初始化
private static int nextId = 1;
private int id;
private String name;
private double salary;
//...
// 方法3 initialization block
{
id = nextId;
nextId++;
}
}
注:其实“方法2 声明时显式初始化”以及“方法 3 initialization block”的语是一个类型的,如果不考虑其在类中,风格上跟没有类的C也是一样的啊, 而且也是按照其声明顺序或者块内执行顺序初始化。 所以我觉得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语法是为了照顾C语言编程风格。
初始化顺序
Java中类的域初始化顺序为:
Step1 所有域初始化为default value,数值设为0,boolean设为false,对象设为null
Step2 如上声明时显式初始化或者初始化块将被执行,按照声明顺序或者块内代码执行顺序。
Step3 如果第一个构建器this调用第二个构建器,则第二个构建器先执行,即按照调用栈顺序。
Step4 在Step3的构建器顺序确定后,每个构建器代码块内的代码依次执行。
静态域的初始化
通常采用方法2和方法3,即声明时初始化或者用static关键字的初始化代码块(通常用在初值需要通过较复杂的计算获得的场合),语法如下:
class StaticBlock {
private static int nextId;
static { // 静态初始化块
Random generator = new Random();
nextId = generator.nextInt(10000);//获得0~9999内的随机整数
}
}
所有的静态初始化语句及静态初始化块都按照类定义顺序执行。
对象析构与finalize方法
许多面向对象的语言,比如C++都有显式析构方法,用来执行清理代码。常见操作是回收分配给对象的存储空间。
Java有自动GC。不需要人工回收内存空间,所以Java不支持析构器。
但如果Java与外部交互,例如文件或者使用了系统资源的另一个对象句柄,就需要考虑回收与再利用了。
这种情况则为类添加finalize
方法。
finalize方法将在垃圾回收器清除对象前调用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不要依赖于finalize方法回收任何短缺资源。 原因是很难知道GC什么时候回收,那么这个资源如果比较紧俏,会有很多等待时间。
主动释放对象的方法
退出前释放对象
用Runtime.addShutdownHook
添加关闭钩子,不推荐用System.runFinalizersOnExit(true)
如果某个资源需要使用完毕后立即关闭,用close
方法。
包 package
用于管理代码库,例如java.lang
, java.util
, java.net
等都是标准的Java类库。
使用包的主要原因是确保类名的唯一性,
包通常可以用嵌套的组织方式,例如java.util
和java.util.jar
。但从编译器的角度来说,嵌套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,都是各自独立的集合。
类的导入
可使用的类包括所属包中的所有类,以及其他包中的公有类。
导入包的方式比如import java.util.Date
, 就导入了util中的特定类,
也可以导入所有类(整个包),如import java.util.*
而且导入所有类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。
C++注释
Java中的import somepackage.*
类似于C++中的using namespace somepackage;
即Java中的包与C++中的命名空间较像,而不是#include
,
C++中之所有必须使用#include
加载外部特性是因为C++编译器无法查看任何其他文件的内部,只是告诉它的地址。
而Java对于文件的查看由它特定的规则。
静态导入
import不仅可以导入类,还有静态方法和静态域
例如,可以import static java.lang.System.*;
,
就可以直接使用out.println("Hello world");
将类放入包中
要想将类放入包中,就需要将包名放在源文件开头,例如:
package com.horstmann.corejava
public class Employee {
// ...
}
// 这样就可以用 com.horstmann.corejava.Employee 调用
而且该文件必须放在对应的文件夹内,即放在./com/horstmann/corejava/Employee.java
中。
如果没有在开头设置包,则是放在default package中,相当于C++中的没有在namespace中。
包作用域
public
标记部分可以被任意的类使用
private
标记的部分只能被定义它的类使用
没有public
和private
标记的类、方法或变量可以被同一个包(即同一个文件夹下)中的所有方法访问。
因为如果没有private修饰,可以通过向包中添加自己的代码的方式破坏封装性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用包密封(package sealing)机制解决。
类路径
除了将类存储在文件系统的子目录,并于包名匹配外, 还可以将其存储在JAR(Java归档)文件中,JAR文件实际上是一个ZIP压缩包,因此可以用zip程序查看。压缩包既节省又可以改善性能。
一个JAR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类名和子目录(多个子目录那就可以有多个包了)
为了使类能够被多个程序共享,需要以下几点:
- 如果共享一个文件夹,则将类放在一个基址文件夹的目录中(或者对应放在子文件夹中),例如
/home/user/basedir/com/horstmann/corejava/Myclass.java
- 如果共享一个JAR文件,则将JAR文件放在一个目录中,例如
/home/user/archives/archive.jar
- 设置类路径,WIN中用分号分隔
;
UNIX中用冒号分隔:
。例如在UNIX中/home/user/basedir:.:/home/user/archives/archive.jar
分号分隔了三个路径,第一个是文件夹基址,第二个点.
代表当前目录,第三个是JAR文件地址。
设置类路径的命令行方式是:
~ $ java -classpath /home/user/basedir:.:/home/user/archives/archive.jar Myprog
此外,运行时库(rt.jar
以及jre/lib
、jre/lib/ext
目录)会默认包含,自动搜索,因此无需将其显式列在类路径中。
也可以设置CLASSPATH
环境变量。
文档注释
JDK有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是javadoc,可以由源文件自动生成HTML文档, javadoc将从以下地方获取文档信息:
- 包
- 公有类与接口
- 公有的和受保护的构造器及方法
- 公有的和受保护的域
应该为以上特性添加注释/** ... */
,并放在所描述特性前面。
注释/** ... */
中有两个要素:
- 标记,以@开头,例如
@auther
、@version
等 - 自由格式文本,紧跟着标记之后的文本,可以用HTML语法,
例如
@description 这是<em>强调</em>
自由格式文本第一句应该是一个概要性的句子,javadoc自动将该句取出,形成概要页
注意:如果自由文档中有其他链接,例如图像文件<img>
,较好的习惯是将这些链接文件放入doc-files
文件夹中。javadoc将自动拷贝该文件夹即其中的文件到文档目录中。
类注释
可以对类进行描述,例如:
/**
* A <code>Card</code> object represents a playint card, ---该句生成概要页
* such as "Queen of Hearts". A card has a suit(Diamond,
* Heart, Spade or Club) and a value (1 = Ace, 2 ... 10,
* 11 = Jack, 12 = Queen, 13 = King)
*/
public class Card {
// ...
}
方法注释
示例如下:
/**
* Raise the salary of an employee
* @param byPercent the percentage by which to raise the salary
* (e.g. 10 means 10%)
* @return the amount of the raise
*/
除了通用标记外,还可以有以下标记:
@param 变量描述
用于参数的描述,一个方法的所有@param标记必须放在一起
@return 描述
返回描述
@throws 类描述
表示这个方法可能抛出异常。
域注释
只需要对公有域(通常指静态常量)建立文档,例如:
/**
* The "Hearts" card suit
*/
public static final int HEARTS = 1;
通用注释
可用于类文档中
@author 姓名
作者条目
@version 文本
版本条目
可用于所有文档注释
@since 文本
将产生一个since(始于)条目,说明在哪个版本引入了该特性,例如:
@since Java SE 7
、@since version 1.7.1
@deprecated 文本
将对类、方法或者变量添加一个不再使用的注释,即说明这个不再使用,而是被新的替换,例如:@deprecated Use <code> setVisible(true) </code> instead
。
用新的setVisible(true)
方法代替本方法。
@see 引用
即可以用HTML格式引用,例如@see <a href="www.baidu.com">百度一下</a>
。
也可以是内部类、方法、域的引用,
格式是 @see package.class#feature label
例如:@see com.horstmann.corejava.Employee#raiseSalary(double)
引用raiseSalary(double)
也可以是用引号括起来的纯文本而没有链接,
例如@see "more description is here"
,那么javadoc将这段文字放入see also
部分。
一个特性可以用多个@see
标记,但这些标记必须放在一起。
包与概述注释
以上可以实现类、方法和变量的注释, 但如果想要包注释,则需要为每个包目录中添加一个单独的文件,有以下两种选择:
1) 提供一个以package.html
命名的HTML文件,该文件中的<body> .. </body>
部分将被取出作为包描述
2) 提供一个以package-info.java
命名的java文件。该文件中包含/** */
注释。
还可以为所有文件制作一个概述性的注释,名为overview.html
,并放在包含所有源文件的父目录中(相当于github中的README.md)
该文件中的<body> .. </body>
部分将被取出,作为导航栏中的Overview那一栏中的内容。
注释的生成
命令如下:
~ $ javadoc -d docDirectory nameOfPackage
也有其他方式,不详述。
类设计的tips
- 一定要保证数据私有化
- 一定要对数据初始化
- 不要在类中使用过多基本类型,即可以试着把多个基本类型再划分为一个类
- 不是所有域都需要独立的访问器和设置器
- 将职责过多的类进行分解
- 类名和方法名要能体现它们的职责